网销保险存隐忧 只提收益不提风险被叫停 网销相比银行的保险被动应战
互联网金融的网销快速发展,让传统金融机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险挑战。此前,存隐迫于“宝宝”们的忧只益各种压力,各家银行纷纷推出“类宝宝”产品,提收提风由被动应战变为主动出击。险被而今,叫停这股势头转角来到了保险行业。网销相比银行的保险被动应战,保险业主动“触网”使得保险互联网的存隐规模日渐扩大,网络或正在改写保险业原有的忧只益销售渠道。
互联网对保险的提收提风颠覆性“可能比银行还要大”
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,今年一季度,险被每1000元人身险保费中有5.3元是叫停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实现的。目前已有47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渠道销售经营业务,网销网销年化规模保费共计27.12亿元,占一季度人身险行业保费总收入的0.53%,与2013年全年相比略有提高。
看起来微增的一个数字,只是亟需膨胀的“保险互联网”总规模的一个缩影,“这说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处于初创期、导入期,行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保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,但从开展到壮大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”中保协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不过,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经开始渗入保险业。一组数据可以令保险业对互联网渠道的热情更为具象。
据日前中保协发布的《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3年底,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达291.15亿元,近三年的总体增幅高达810%;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逾60家,家数年均增长率达46%;投保客户达5436.66万人,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。
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断言,互联网对保险的颠覆性,“可能比银行还要大”,如此看来,这个断言正在变为现实。
险企赶时髦聚焦朋友圈玩法不同各有千秋
过去的一年有很多保险产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赏月险、鞭炮险、爱情险等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。不过比起各种噱头的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,时下,最热的互联网保险战场要数微信。
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,目前,包括阳光、平安、泰康等在内的保险公司均将社交性、娱乐性与传播性作为保险产品营销的主要方式,掀起一场朋友圈里的保险保卫战。
如阳光保险旗下首款互联网金融产品——“摇钱术”,通过朋友圈销售,其预期收益率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该产品本身固定为4.6%的年化收益率,另一部分则采取随机“摇取”的方式获得。平安在朋友圈里推出“千万红包大派送”的活动。只要在活动页面点取“领红包”就会随机出现一款赠送给消费者的保险产品。最先在朋友圈发起“求关爱”互助保险的泰康人寿也不断开始尝试新花样,推出“飞常保”。
虽然打着互联网保险的旗号,但产品内容依然是原有内容,对接的无外乎是万能险、意外险、航空险等,只是玩法变了,通过摇、领、送、求等方式增加了娱乐性。
网销保险存隐忧“只提收益不提风险”被叫停
有业内人士指出,相比线下,网销理财险的资金门槛比较低,但实际上存在缺少保障,风险提示不足,过多强调收益,销售不规范,维权难等问题。更有媒体报道称,去年以来,网销保险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,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其“只提收益不提风险”。
对此,保监会网站于近日公布《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规定经营期间偿付能力保持在150%以上的寿险公司才可以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,而且须明示保险产品属性,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字样并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。
不过,在中国经济网记者浏览一些网站的保险销售平台时发现,“稳定收益”“零风险,保本高收益”之类的宣传字眼依然存在,风险提示方面,字体小,很难发现。
网购保险理性选择建议:抵制诱惑不跟风
虽然网销保险理财产品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,但是其体现形式大多发生了改变,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该在清楚地了解本质后再进行投资的选择。
有专家表示,保险产品功能的最终定位应该在保障上,那些创新的个性化保险产品,以及强调“高收益”的保险理财产品,有拼“噱头”的嫌疑,建议投资者在购买时还应从自身需求出发,避免盲目追风购买。
此外,网销保险产品还隐藏着另一层次的风险,即对于理赔范围的界定,因为对此类保险的保障范围有时候很难进行明确的划分。
中国经济网记者建议投资者在网上购买保险时,应加强对风险的把控,切勿盲目追高,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,不可轻信高收益的诱惑而上当受骗。
标签:收益不|互联网|保险产品责任编辑:杜思思 杜思思【网销保险存隐忧 只提收益不提风险被叫停 网销相比银行的保险被动应战】相关文章:
- 1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帅 :躬耕杏坛三十载 甘做教育燃灯者
- 2安踏体育拟配售1.19亿新股 预计筹款118亿港元偿债
- 3数据里看亮点 从“618”看消费复苏新活力
- 4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期货价格21日大部分上涨
- 5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:选购儿童服装“四注意”
- 6房地产市场缓慢恢复 政策纾困预期逐步升温
- 7多家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部分存款下调5至15个基点
- 8借“保壳”东风 期货公司顺势启动私募合作计划
- 9突破 人工肝与人工肾实现同步治疗
- 10台湾复兴航空半年内两次空难 三年利润或不够赔
- 11关注两会热点 股指期货日内参与
- 12港股双柜台模式亮相 人民币资产升温
- 13宿州:做足旅游文章 激发春日旅游新活力
- 14世行预测2023年全球实际GDP将增长2.1%
- 15部分公募资金兑现收益 从人工智能回归消费
- 16国家队一季度首批持仓名单曝光 坚守10只个股
- 17信披新规有望重塑上市险企估值
- 18A股“跌出来的机会”正在形成
- 1【全国防灾减灾日】遭遇地质灾害 如何科学避险?
- 2数据里看亮点 从“618”看消费复苏新活力
- 3车市回暖了?最新数据来了!
- 4甲醇突破箱体上沿 鸡蛋维持底部运行
- 5沪指震荡调整跌0.47% 自动化设备板块领涨
- 6上海今年首轮“抢地大战”打响 多家头部房企回归
- 7工信部:加快推动5G、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
- 8投资“类债型”混基 小心隐蔽性高收费
- 9中消协发布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(2023)》: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
- 10股市年味渐浓 七成投资者会持股过节
- 11美联储再次讨论加息 美元霸权向全球转嫁危机
- 12职工养老金5年进一档?假的
- 13六安:消费品市场量足价稳
- 14A股节后迎红包行情 机构调研聚焦三方向
- 15信用卡行业迈入存量竞争阶段
- 161月份新基金发行遇冷 数量、规模均大幅下降
- 17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4天超1500万人次
- 18信用卡行业迈入存量竞争阶段